3人因蜱虫病去世,浙江多地曾有人中招!医生提醒“有人传人风险”
近日,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双柳镇天桥村的黄先生反映,包括他父亲在内的3位老人因患上“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(俗称“蜱虫病”)”先后不治去世。另有1人正在接受治疗。
黄先生说,同村有老人此前同样因蜱虫病去世,包括黄先生父亲在内的3位老人曾帮忙给逝者净身穿衣。接受治疗的患者曾来老人家探望,与其有过近距离接触。
“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” 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,通常通过蜱虫传播,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导致人传人。但有病毒学专家指出,总体来看,类似传播事件“较为少见”。
“去年村里有个老人被蜱虫咬死,但多人传染事件此前在我们村从未发生。”天桥村党支部书记徐书记表示,目前村里每天开展消杀工作,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。信阳市疾控部门人员、潢川县级领导已分别前往当地了解情况。信阳市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,经向潢川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咨询后,对方称已了解该情况,近期将前往调查。
浙江多地曾报道
多位市民被蜱虫咬伤
2021年3月,杭州有医院曾连着接诊两个病人,都是因为蜱虫。
54岁的张女士白天外出采茶叶被虫子咬了,晚上回到家感觉自己肚子上有点瘙痒,有异物感,一看,竟然是只蜱虫。
经检查,张阿姨的确是蜱虫咬伤,但全身情况还好,各项指标正常,也没有出现其他明显的症状。医生为她进行了伤口处理,并配了医院治疗蛇虫咬伤的特色制剂——败毒合剂和相关外用中药驱虫协定方,同时叮嘱她半个月内如有发烧等情况,要及时来就诊。
2020年5月的一天,宁波上小学的龙龙和爸妈一起去爬山,玩得很开心。晚上回到家洗澡,他发现肚子上多了一个小虫子,趴着一动不动,感觉要钻到肉里去了,于是赶紧喊妈妈。龙龙的妈妈比较警觉,知道身上咬了虫子不能随便扯,赶紧把孩子送到了医院。
“蜱虫咬住一个地方就不松口,我们给孩子的肚皮上打了一点麻药,一方面让虫子咬着的力量松弛,一方面也为孩子减少疼痛。”
宁波市中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王慧告诉记者,麻药起效以后,医生用镊子把死死咬着龙龙的蜱虫完整地取了下来,然后对伤口进行了消毒,同时叮嘱龙龙妈妈,虽然虫子取下来了,还是不能掉以轻心,如果孩子出现发热、头痛、皮疹等症状,一定要马上来医院就诊。
2018年的7月,上虞21岁的小王(化名),一个月时间外公外婆相继去世,大姨多脏器衰竭,自己也高烧不退。他们发病前都有相同的病症:发烧、腹泻、恶心呕吐、肌肉酸痛、白细胞和血小板骤降。
小王的外公,是一位河道淤泥清理工,他在清理淤泥边的草丛时,可能不小心被蜱虫咬到没注意,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而没有及时确诊治疗,不幸去世。小王的外婆,因为照顾外公,有亲密接触,也感染上了病毒。
医生:这种病毒有人传人的风险
“这种病毒在野生动物身上多见,因此户外的草丛、灌木丛中的虫类,比如蜱虫、蚊虫、跳蚤等,常常成为病毒传播媒介。”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专家解释,蜱虫长期寄生在不同动物身上,当蜱虫携带了这种病毒后,叮咬了猪、牛、羊、猫、狗、鸡等宿主,这些家禽也就成为了中间宿主,但它们通常不会发病,当其他虫类从这些动物身上吸了血之后再叮咬了人体,就会把病毒传给人群。
除了虫叮咬,临床病例中还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。“患这种病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,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。”
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也曾接诊过一家六口,因家中长者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去世,贴身护理的家人也不幸染病。
高发季野外活动要做好防护
一旦被咬不要硬拉
如发热应立即去医院处理
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季节性发病的,5-7月为主要高峰期,就是因为蜱虫在这个季节里会大量生长、繁殖,而这刚好也是人们最喜欢参加户外活动的时候。
医生提醒,近期大家去野外活动一定要注意防护:
首先,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,如需进入,建议穿长袖衣服,不要穿凉鞋,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,且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;
当天的户外活动结束后,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,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;
必须长时间待在野外或露营时,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,如氯菊酯、含DEET的驱避剂等。
“如果发现已经被蜱虫叮咬了,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,也不要去生拉硬拽,网上传的酒精擦和烟头烫也都不靠谱,蜱虫的口器是深埋在皮肤里,只要它不主动松口,只能切开才能把口器完整取出。”
大家都在看
▶ 上海明确:恢复!
▶ 上海明确:恢复!
来源:都市快报、杭州日报、潇湘晨报等
编辑:叶琳
校对:陈骥
责编:徐李俊
监制:张朋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温州晚报微信广告投放联系电话:18967720708 QQ:568705619
点亮右下角,让更多人看到!↓↓